OpenAI 于周四宣布,已与其最大投资方微软就修订后的合作关系达成不具约束力协议,根据协议,这家初创公司将可把旗下营利部门转型为公益公司(PBC)。
若该转型获得州监管机构批准,OpenAI 将有望从投资者处筹集更多资金,并最终实现上市。
在一篇博文中,OpenAI 董事会主席布雷特・泰勒表示,根据与微软的这份不具约束力协议,OpenAI 的非营利性主体将继续存在,并保留对公司运营的控制权。泰勒透露,该非营利主体将获得 OpenAI 公益公司价值超 1000 亿美元的股权。目前,协议的更多条款尚未对外披露。
两家公司在联合声明中称:“微软与 OpenAI 已就双方合作的下一阶段签署不具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MOU)。” 谅解备忘录虽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其目的是明确各方的预期与合作意图。
联合声明还补充道:“双方正积极推进,以敲定最终协议中的合同条款。”
这一进展似乎标志着,OpenAI 与微软围绕这家 ChatGPT 开发商的转型计划展开的数月谈判已接近尾声。与大多数初创公司不同,OpenAI 的控制权由非营利性董事会掌握。这种特殊架构曾使得 OpenAI 董事会在 2023 年有权解雇 CEO 山姆・奥特曼,尽管奥特曼在数天后便官复原职,且多名董事会成员随后辞职,但如今该治理架构仍保持不变。
根据双方现行协议,微软本应拥有 OpenAI 技术的优先使用权,并作为这家初创公司的主要云服务提供商。然而,如今 ChatGPT 的业务规模已远超 2019 年微软首次投资 OpenAI 之时 —— 据报道,在此次谈判中,OpenAI 一直寻求削弱微软作为云服务提供商的控制权。
过去一年间,OpenAI 已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以降低对微软的依赖。据《华尔街日报》报道,OpenAI 近期与云服务提供商甲骨文(Oracle)签订合同,从 2027 年起的五年内,将向甲骨文投入3000 亿美元。此外,OpenAI 还与日本综合企业软银(SoftBank)就其 “星门”(Stargate)数据中心项目建立了合作关系。
泰勒表示,OpenAI 与微软将 “继续与加利福尼亚州及特拉华州总检察长办公室协作” 推进转型计划,这暗示该协议需先获得监管机构批准,方可正式生效。
目前,加利福尼亚州与特拉华州总检察长办公室的代表尚未对 TechCrunch 的置评请求作出即时回应。
据报道,近几个月来,OpenAI 与微软在谈判中的紧张关系已升至顶点。《华尔街日报》称,微软曾希望掌控 Windsurf 公司的技术(Windsurf 是一家 AI 编程初创公司,OpenAI 今年早些时候曾计划收购该公司),而 OpenAI 则坚决主张保留这家初创公司的知识产权独立性。最终,这起收购案以失败告终:Windsurf 的创始人被谷歌(Google)聘用,其余员工则被另一家初创公司 Cognition 收购。
在埃隆・马斯克对 OpenAI 提起的诉讼中(该诉讼的核心指控是山姆・奥特曼、格雷格・布罗克曼及 OpenAI 背离了非营利使命),OpenAI 的营利化转型也是一个关键争议点。代表马斯克参与诉讼的律师团队一直试图获取与微软和 OpenAI 转型谈判相关的信息。
今年早些时候,马斯克还主动向 OpenAI 提出了970 亿美元的收购要约,但该要约迅速被 OpenAI 董事会拒绝。不过,法律专家当时指出,马斯克的这一报价或许推高了 OpenAI 非营利主体所持股权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此次协议,OpenAI 非营利主体在公益公司中所持有的股权价值,已超过马斯克当时提出的收购报价。
近几个月来,Encode、“迈达斯计划”(The Midas Project)等非营利组织对 OpenAI 的营利化转型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一转型可能威胁到 OpenAI“研发造福人类的通用人工智能(AGI)” 的核心使命。对此,OpenAI 已向部分此类组织发出传票,声称这些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于 OpenAI 的竞争对手 —— 即马斯克与 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而 Encode 与 “迈达斯计划” 均否认了这一说法。